當前位置: 首頁 特產 香港 北區

潮人盂蘭勝會

潮人盂蘭勝會是一種漢族民俗及民間信仰活動。
  • 區域:香港北區
  • 類型:民俗
  • 更新:2020-11-17 09:05
  • 網友“窈宨淑女”分享

農歷七月十五日在香港俗稱為“鬼節”,傳說農歷七月鬼魂可以來到人間,部份地區市民會在路邊焚燒冥紙香燭超渡游魂,以超渡這些鬼魂。潮人的盂蘭勝會分布在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約六十多處地方舉辦。一起和本地屋的小編看看具體的介紹吧!

潮人盂蘭勝會

潮人盂蘭勝會圖片由網友“窈宨淑女”提供

潮人盂蘭勝會是一種漢族民俗及民間信仰活動。盂蘭勝會這一傳統是由潮汕人帶到香港,所以稱為潮人盂蘭勝會,在香港已延續上百年。潮汕每年農歷七月這一個月,盛行“施孤”民俗活動。清《海陽縣志》便有“七月賽盂蘭會,謂之施孤,又曰普渡”之記載。

“施孤”民俗活動一般為:農歷七月初一日下午,家家戶戶都在自家門口置放各式各樣食物,焚香遍插每一種食物,并焚化紙錠,冥衣冥鏹,俗稱拜“開獄”。民俗認為這天地下閻王把 陰司地獄里的孤魂餓鬼統統放出來,象征施孤活動的開始。施孤的彩臺,俗稱孤棚,在這里拜祭的祭品,祭后則散發給窮人或讓人搶奪,俗稱“搶孤”。

七月十五也是佛教盂蘭盆節。盂蘭盆,是梵文的音譯?!坝厶m”在梵語中是倒懸的意思,倒懸形容苦厄之狀,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盂蘭盆即“解倒懸”之意。佛教徒慶祝中元節的儀式稱為“盂蘭盆會”,慶祝中元節不僅是為了拜祭死去的親人,對佛教徒來說,也是紀念佛經中救母出地獄的目蓮,藉以表揚他的孝道。

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節逐漸與民間的鬼月俗信相互融合,成為了一個內涵和節俗豐富的集祭亡、祀鬼、解難、赦罪為一體的盛大的傳統民俗節日。在潮汕、福建和我國香港地區廣受重視,尤其是香港的潮人盂蘭勝會更是盛況空前。

盂蘭勝會的主要活動是祭祀祖先,包括燒街衣、盂蘭節忌諱、盂蘭節神功戲、大士王、平安米、福物競投等內容?;顒拥攸c設在公園、廣場或球場等寬闊的地方。全港分成幾十個街坊會場舉行,各會場設有施孤臺、建醮臺、戲臺、大士臺、神壇等。

大士臺上的“大士爺”,高四米左右,是施孤的主持神。會場周圍豎著一面面龍旗,上繡“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太平盛世”、“廣結善緣”、“恩澤同沾”等字樣。各街坊的戲臺,以潮劇演出為主。還有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和手工技藝作品展示,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參觀。

盂蘭勝會期間,許多商號紛紛慷慨解囊,捐贈資金、糧油和藝術品,力促勝會圓滿。盛會結束,舉行拍賣“福物”活動。所謂福物,皆為供于神案上祭祀神靈之物,包括金銀飾品、玉石陶器、花木盆景和食品酒類等。買者人山人海,皆為善男信女,人們認為有幸標得福物,不論大小,均是奉公為善。

作為本地其中一個重要傳統習俗,潮人盂蘭勝會值得保留和傳承,因為它不僅代表本地的潮州人文化,亦是今人了解過往香港面貌的重要證據:“如今,我們懷念香港潮人盂蘭勝會的昔日盛景、鄰里間的互相幫助,其實真正表達的是對當下人際關系疏離的感慨、對社區重建沖擊民間傳統習俗的無奈,以及對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漸被人們忽視的惋惜之情?!?

網站聲明: 本站《潮人盂蘭勝會》由"窈宨淑女"網友投稿,僅作為展示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盡快刪除。
欧美午夜a片一级,亚洲 精品三级免费,色七久久久久综合影院,曰批视频免费1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