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吉鄉古當村傈僳族傳統文化
是怒江市得一個特色少數民俗傳統文化- 區域:云南怒江
- 類型:民俗
- 更新:2021-10-21 10:24
- 網友“風潮云涌”分享
馬吉鄉古當村傈僳族傳統文化是怒江市得一個特色少數民俗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民俗文化也市很有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編一起來了解下這個傳統文化吧!
馬吉鄉古當村傈僳族傳統文化
圖片由網友“風潮云涌”提供
傈僳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古老民族。傈僳族人最早的信仰屬于原始宗教,相信萬物有靈論,最崇敬自然,對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河都懷以敬畏之心,古老的傈僳族人認為傈僳族最大的智者就是“尼帕”,“尼帕”一詞是從傈僳語“尼司帕”演變而來的,意思是能降伏妖魔鬼怪之意,其地位相當于,能讀懂宇宙萬物之自然規律,熟知日月星辰等天文歷法,精通花鳥歷法,“尼帕”能與人、神、鬼之間溝通,能預測未來,預言吉兇,也可以與生于死之間的靈魂對話。
服飾文化
傈僳族服飾簡樸大方,做工精細。女裝以紅、白色為主色調,上衣為無袖右衽衫,下穿手工紡織的麻布裙,裙邊裝飾藍紅線條或花邊。左肩斜挎用貝殼串成的長鏈“拉奔”和紅白相間的串珠,胸前配掛多根串珠為胸飾,在“拉奔”和串珠下方結數個毛線球,鮮艷美觀。傳統男裝以黑、白為基調,穿及膝白色長衫,外罩黑褂子,型似喜鵲,稱為“喜鵲服”?,F在多在領口、袖口和衣襟等顯眼處鑲花邊。成年男子普遍配“怒刀”、帶弩弓、背獸皮箭包,英勇剽悍之氣盡顯。婦女頭戴用紅、白色串珠和貝殼制作的珠珠帽Zone“哦勒”,男子戴1尺高的布帽子,右邊掛一塊紅布飄帶作裝飾。
民俗文化
民間文學在傈僳族傳統文化中有著重要地位,古當村流傳著豐富的神話故事、兒歌、詩歌、諺語、傳說等,如《孤兒找龍女》、《猴子搓麻線》、《兔子與狐貍的故事》、《刮木畢斗鬼的故事》、《狗食太陽》等。
傈僳族民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當地流傳的民歌有情歌“優葉”、敘事歌“木刮”、兒歌“然尼斗石”、迎親調“吃知斗俄”、哀歌“阿雙吉俄”、挽歌“詩俄斗俄”等。民間樂器有彈撥樂器“其奔”、短笛“笛哩圖”、竹笛、三片口弦、單片口弦、木葉等。傈僳族民間舞蹈稱為“千俄千”,種類較多,有生產舞、豐收舞、婚禮舞、模擬動物動作舞、織布舞、洗麻舞等,多為集體舞,或成排,或圍圈,腳步有進有退,根據音樂節奏的變化有規律地變化。
云南怒江最新特產
您可能對下列文化也感興趣
- 網站聲明: 本站《馬吉鄉古當村傈僳族傳統文化》由"風潮云涌"網友投稿,僅作為展示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盡快刪除。